规范 守法 沟通 服务
English环保无疑是每年的重头戏。随着垃圾分类管理引爆了社会热点,环保的话题一再升温,不断恶化的环境成了人人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大动作来了。
2020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然启动。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我国将用四年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与上一轮不同,这一轮不仅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进行督察,还将对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中央企业开展督察。督查手段也不断创新,将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工业级无人机作为飞行平台,搭载不同的载荷系统,已经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测绘、警用安防等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行业也正在普及无人机应用。
那么无人机在环保领域能干些什么呢?
环境监测
利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其实也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大气实时检测,大气采样,水质采样,蓝绿藻、水华监测等。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可以用来跟踪自然栖息地里面的动物、监测热带雨林的健康状况、甚至用热成像技术侦测偷猎者以对抗偷猎行为。
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遥感部副主任杨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日常监测中,818个县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就是无人机和卫星相互配合来完成工作的。无人机不仅可用来进行常规监测,在应急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无人机监测时效性高,如果用卫星遥感监测,分辨率低、时效慢、可操作性弱。精准分辨率在0.3米时,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覆盖一次。而无人机监测,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覆盖,且分辨率在0.1米左右,比卫星遥感分辨率要高。他举了青岛溢油事故的例子,用无人机飞完以后才发现外面还有好多漏点,还有好多没有清理的东西。
同时,在夏季大气污染观测中,成都纵横的大鹏无人机搭载大气气体检测传感器的应用得到了大力推广。中国科技部交予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项目“复杂地形区域大气污染机载走航观测技术”,利用CW-30搭载大气气体检测传感器及小型化高分辨成像DOAS探测系统进行空气污染走航观测,效果很好。
在复杂地形环境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立体探测中,车载、机载走航观测是有效手段。利用无人机载平台搭载大气气体监测传感器或DOAS系统等,研究大气颗粒物和污染气体的高分辨率立体分布快速扫描技术及其反演方法,快速获取廓线、立体分布及通量分布,并建立基于三维GIS的可视化评估方法,一直是大气污染检测的有效手段。
“同时,我们可以研制满足复杂气流影响的大气污染参数采集的一体化无人机平台,对机载走航观测路线进行优化设计,开展机载观测模式下基于DOAS算法的污染气体斜柱与垂直柱浓度反演算法、污染源识别及污染物排放通量估算方法研究,实现大气污染高时空分辨率三维立体观测。”
环境污染数据采集
目前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已经可以实现全自主飞行,通过搭载各类环境传感器形成环保监测系统和解决方案,并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回传。比如无人机可以搭载大气自动监测设备对目标区域的大气进行监测,实时反馈大气质量数据。
今年我国加大了长江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生态环境部在年初就制订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方案》,决定用两年时间,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为重点,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表示,长江入河排污口,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涉及长江干流、九条主要支流以及太湖涉及到大约两万四千公里的岸线,渤海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线,加起来接近两万八千公里,要全面进行无人机航测。
具体排查采用“三级排查”的方式。第一级排查用无人机,排查疑似排污口。第二级排查是组织人工现场核查,对各类排污口逐一排查,登记确认。第三级排查是对疑难问题和隐蔽盲区进行重点攻坚,查漏补缺,全面建立排污口名录。
采用无人机来彻查长江排污口的这个思路是在2018年7月左右开始的,2019年1月开始在渤海边的唐山市黑沿子镇做试点工作,3月底完成了长江流域江苏泰州和重庆渝北的试点工作,两地仅用3天就完成现场核查工作,之所以如此高效,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航空遥感部副主任杨海军认为“无人机功不可没。他说:“实践证明,用无人机勘察排污口的效果是显著的。”
生态保育
生态保育,以生态学的原理讲,是监测人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包含对于生态的普查与监测、野生动植物的饲育、自然景观生态的维护工作等,并协调人与生物圈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保护地球上单一生物物种乃至不同生物群落所依存栖地的目的,并维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永续维护。
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某一区域的正射影像图,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关注区域的环境变迁。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很快,近海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为了更好地掌握辖区内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情况,广西钦州市林业局举办了粤桂琼林业有害生物三省联防演示,使用两架成都纵横的无人机在钦州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飞行。
“我们使用CW-10来发现和评估,通过后期精细拼图可以对珍稀树木进行研究和保护,对病虫害进行及时定位,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林区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病虫害防治,则使用植保无人机来进行。”
红树林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它们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曾利用无人机对青海省德令哈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进行环境详查,以某段公路两侧取土坑为例。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从上至下分别获取了5厘米分辨率的高清正射图、数字高程图、三维场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知道取土坑的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面积,还能够知道它当时的挖方量。
知道了无人机在环保领域可以做如此多的贡献后,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拉回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上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表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更多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息化系统已经建起来了,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以后,有利于提高督察效率,特别是查找大尺度的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向上的大鹏无人机来说,也终于等到了可以一展才华的机会。这不,三架纵横大鹏火速赶往了现场,参与了湖北省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据称,本次任务航测总面积达11212平方公里,包括长江、汉江、清江流域总面积10495.09平方公里;流域5公里范围内工业园总面积703.38平方公里;流域5公里范围内233家化工企业,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热红外航测岸线总长度4808公里。工作量占整个长江排污口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排查中面积最大、流域最长的任务。
项目交付后,纵横大鹏无人机都铆足了劲儿在飞。约一个月时间内,CW-15飞行约60多架次;CW-007飞行约75架次,并完成首次夜航;CW-20连续作业,没有时间对发动机进行保养,最后也毫发无损完成了任务。
可以很骄傲地说,在有限的15个晴历日内,纵横大鹏无人机圆满完成了任务。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